罗俊龙教授团队在NeuroImage发文揭示:支架式教学策略促进创造力习得和迁移的跨脑证据

来源:yl6809永利发布时间:2024-08-03浏览次数:10


20247月,我院罗俊龙教授团队在NeuroImage发表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架教学策略促进创造力的习得和迁移的跨脑证据”。

在当今创新驱动的社会中,创造力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然而,教学策略作为影响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其对创造力培养过程的影响仍是一个未解之谜。随着教育方法的不断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接受文汇报的采访中,本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徐雄伟教授表示:长期以来,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备课、教学、考核已成为常态。但教师对授课对象往往是主观判断多、主动倾听少,往往容易降低学生需求的真实性,影响教学效果。访谈中,不少学生也反馈:喜欢的授课方式是实践互动类,老师在旁指导,反感照着书本或PPT读,没有扩充知识。

为此,研究团队在自然实验室环境中,随机将66对师生分为三组(支架式组、解释式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发散思维教学。通过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超扫描技术(fNIRS hyperscanning),同时收集了前额叶和颞顶联合区的脑信号。结果表明,接受支架策略指导后的学习者在创造技能的习得(直接学习)和迁移(在新情境中使用)方面都表现出更出色的创造力。相比之下,对照组和解释组则没有表现出这种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在支架教学组的左上额叶皮层观察到了指导者和学习者之间显著的脑间神经同步(INS),而在解释组和对照组则没有出现。此外,INS 对创造力表现(习得和迁移)的提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表明它是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神经机制。

这一研究揭示了支架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创造力的习得和迁移,加深了我们对创造力培养过程的神经机制的理解,为实施培养创造力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启示。

徐雄伟教授、李杨卓老师和罗俊龙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实验员金哲宇和博士生尹俊婷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有浙江大学潘亚峰研究员、博士生张裕煊。

NeuroImag是中科院分区神经影像1TOP期刊,JCR神经成像Q1分区期刊,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6.1


论文信息:

 Jin, Z., Yin, J., Pan, Y., Zhang, Y., Li, Y., Xu, X., & Luo, J. (2024). Teach a man to fish: Hyper-brain evidence on scaffolding strategy enhancing creativity acquisition and transfer. NeuroImage, 297, 120757.


Baidu
sogou